[文/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/赵乾坤]
中国民航业正式迈入客舱免费上网服务普及的新阶段。
据中国东方航空(以下简称“东方航空”)透露,自2025年10月11日起,东方航空升级“空中快线”航班的Wi-Fi服务,所有由宽体机执飞的国内“空中快线”航班将面向经济舱全舱位旅客提供免费Wi-Fi服务。该服务将覆盖上海虹桥—北京首都、上海虹桥—广州、北京大兴—杭州、北京大兴—西安等多条热门航线。
此消息发布后,在网上迅速引发网友热议。有网友评论称:“以后出差我可要坐东航了”“东航走在最前沿,以后航班上网络免费是趋势”“今后这就是行业标准了”“就等这一天了,空中不再‘失联’”。
东方航空
东方航空相关负责人向观察者网表示,在服务推广方面,公司将坚持“先行试点、分步推进”的原则,以现有的37条“空中快线”为基础,后续将结合运行数据、旅客反馈以及系统承载能力,逐步将免费Wi-Fi服务扩展至更多国内航班。在国际及地区航线上,东方航空也将持续评估技术可行性,力求让更多乘客享受到这一便利服务。
据中国香港《南华早报》最新报道,有知情人士透露,若宽体机免费Wi-Fi服务运行顺利,东方航空未来也将考虑在窄体机队中拓展空中互联服务,填补当前窄体机在空地互联方面的服务空白。
全球民航业“客舱上网”经历了漫长过程
公开资料显示,空中互联网接入最早可追溯至二十年前。当时,卫星通信技术不仅需搭载昂贵设备,且带宽有限、速度缓慢,实际体验较差。
而为民航互联网带来突破的是马斯克提出的“星链计划”。该计划通过数万颗低轨道卫星组网,地面接收设备成本大幅降至一百多美元。随着星链网络逐步推广,越来越多的外国航空公司开始与马斯克合作,为航班引入该高速网络系统。
2025年4月,美国航空在其官网宣布,自2026年1月起,每年将为超过200万架次的美国航班提供免费机上Wi-Fi。该公司还计划在2025年底前为500多架支线飞机配备高速网络设备,为2026年的免费Wi-Fi服务做好准备。
此前,美国联合航空与达美航空也已相继宣布,将在其航班上推行免费Wi-Fi服务。此外,捷蓝航空、夏威夷航空等美国航企也较早开始积极布局机载网络设备,为包括经济舱在内的所有乘客提供免费空中互联服务。
据观察者网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全球已有近20家航空公司安装或正在部署星链设备。有乘客实测反馈,客舱内下载速度可达每秒70兆,不仅能顺畅进行在线聊天,还可无卡顿观看4K高清视频。
与此同时,星链服务不仅缓解了旅客长途飞行的枯燥,也成为航空公司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——有媒体报道称,提供该服务的航空公司平均每张机票可比同行多售出5美元。
另据布鲁塞尔Travel Tomorrow网站报道,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5日上午,美国联合航空的2940次(从纽约飞往休斯顿)航班上乘客的个人设备及机上娱乐屏幕均已接入Starlink网络,实测网速高达每秒250兆比特(Mbps),实现了“无缓冲、无延迟、无需提前下载”的流畅体验。
这也是Starlink机载Wi-Fi首次在美国主要航空公司的干线航班中投入使用。美国联合航空还计划,此后每月将在至少15架737-800型干线飞机上安装Starlink天线设备。
中国航司发力机上Wi-Fi服务
在中国市场,自2018年起,东方航空、中国国航、海南航空、厦门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陆续放开机上手机使用限制。但国内民航客机的空中互联网服务长期存在“3000米限制”,即飞机需爬升至3000米以上高度方可接入卫星网络。
据中国《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数据,截至2020年底,国内共有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具备空中互联网接入能力。而当年全国民航客运飞机总量为3717架,机上Wi-Fi覆盖率不足6%。
2021年至2022年期间,受疫情影响,机上Wi-Fi作为非核心服务,其建设进度明显放缓,部分航空公司甚至暂停了相关服务。
随着2023年中国民航市场加快复苏,航空公司运营状况普遍好转,对机上网络业务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,Wi-Fi设备的安装与服务推广进入加速阶段。同年8月,东方航空在国内实现包括起飞、降落阶段在内的全航程Wi-Fi可用,成为少数在3000米以下飞行高度仍提供“空中Wi-Fi”服务的国内航司之一。
截至2023年9月,多家国内航司公开数据显示,东方航空已有104架宽体机、吉祥航空6架波音B787、海南航空28架波音B787、厦门航空12架波音B787,以及四川航空的16架窄体机和1架宽体机实现机上Wi-Fi覆盖。在服务模式上,多数航空公司以付费流量套餐为主,辅以会员权益赠送、积分兑换、要客专享等形式。其中,东方航空、吉祥航空与四川航空的机上Wi-Fi产品类型较为丰富。
东方航空
此前,东方航空的免费Wi-Fi服务仅面向头等舱、公务舱、超级经济舱及部分指定经济舱旅客。此次服务升级后,所有由宽体机执飞的国内“空中快线”航班将为经济舱全舱旅客提供免费Wi-Fi。
据东方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,新推出的免费Wi-Fi服务可满足旅客网页浏览、即时通讯、在线办公及电子邮件处理等基本需求。即使在满员航班中,东方航空也能保障每位旅客获得稳定的基础网络连接,确保免费服务不降低体验质量。对有更高需求的旅客,公司提供付费升级选项(如尊享版产品),可享受更高带宽及流媒体音视频等功能。
吉祥航空相关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,目前该公司旗下10架宽体机(约占机队总规模的10%)已全部配备机上Wi-Fi功能,公务舱旅客及白金卡会员可免费使用。在国内航线上,经济舱旅客可体验10分钟免费Wi-Fi,超出时长需付费使用;国际航线的Wi-Fi定价略低于国外航空公司平均水平。
此外,吉祥航空宽体机的Wi-Fi产品分为一类与二类,每类均设有标准版和尊享版两个版本。一类产品适用于国内及港澳台、日韩航线的787宽体机,标准版定价50元,尊享版88元;二类产品适用于国际及洲际航线的787宽体机,标准版150元,尊享版258元。标准版支持社交聊天、网页浏览、在线视频与休闲游戏等应用,尊享版则适用于云上办公、股票交易、视频会议与高清视频等场景。
吉祥航空相关人士还透露,2024年1月至2025年9月期间,公司宽体机Wi-Fi产品的销售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。
机上Wi-Fi建设面临技术路线升级挑战
有消费者向观察者网反映,根据个人实际体验,目前东方航空与吉祥航空的机上Wi-Fi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,普遍优于德国汉莎航空等国际航空公司。
民航业内资深人士李瀚明告诉观察者网,他身边的很多朋友(商务人士)平时坐航班都有购买机上付费Wi-Fi服务的习惯。根据他的观察以及亲身经历,目前国内航司的机上Wi-Fi网速,够能解决商务人士日常的办公需求。
稳定可靠的空中网络服务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。那么,国内航空公司采用了哪些技术方案来保障网络连接?在技术层面,又如何平衡网络服务质量与飞行绝对安全?
据观察者网了解,东方航空和吉祥航空的机上Wi-Fi服务由空地互联公司提供,该网络基于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构建,并建立了7×24小时多触点、立体化、全链路的运维保障体系。所有机载设备均通过中国民航局严格的适航认证,配备多重安全冗余,完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。
按照东方航空的规划,免费Wi-Fi是公司构建“智慧客舱”生态的基础入口与关键步骤。未来,东方航空将以网络服务为纽带,逐步整合机上娱乐、目的地资讯、地面交通接驳等场景化服务。例如,东航已实现通过空中平台向旅客推送行李转盘等实时信息,并尝试与多家异业品牌开展跨界合作。
有业内分析指出,东方航空在国内“空中快线”航班推出免费Wi-Fi服务,旨在吸引更多旅客(尤其是商务客群),这也是东方航空推进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举措。
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,过去九年来,中国高铁上的商务旅客一直享受车载Wi-Fi服务。除了偏远地区外,乘客还可通过5G网络保持连接。而机上Wi-Fi的缺失,长期以来是中国航空公司相对于高铁的一项“明显竞争劣势”。
“需要保持在线连接的乘客可能会选择高铁。”彭澎说,“这包括那些投资股市等金融领域的人士、那些需要持续掌控业务的人士,以及那些需要在特定时间举行在线会议或评审的人士。”
民航专家林智杰对观察者网表示,机上Wi-Fi面临高额的硬件改装成本与流量费用,而此前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在平衡成本与收益方面,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。东方航空推出免费服务,意在“算大账”——通过吸引更多旅客或实现更高票价,来覆盖Wi-Fi成本。这不只是机上免费Wi-Fi的一次有益尝试,也是航空公司提升旅客体验、开展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探索。
林智杰进一步表示,随着低轨卫星网络的持续完善,未来将实现更低延迟、更大带宽、更低成本和更优资费,必将推动机上Wi-Fi进入全新发展阶段。因此,机上Wi-Fi建设也面临技术路线迭代的切实考验。
全舱免费Wi-Fi能否成为中国民航业标配?
根据空地互联公司总经理张弛此前介绍,旅客使用付费Wi-Fi的意愿主要受航班飞行时长影响,而非国际或国内航线的区别。例如,某些国内城市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线耗时甚至超过前往日韩的航班,这类长航线国内航班的付费使用率反而高于部分国际航班。
东方航空此次在“空中快线”推出免费Wi-Fi政策,被业界普遍视为一项具有普惠意义的举措。
对此,东方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,公司所倡导的“普惠”,核心在于让更多旅客能够零门槛享受基础的空中互联网服务,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。同时,这一“普惠”并非简单的免费提供,而是通过技术升级与资源优化,逐步降低服务门槛,使空中网络成为航空服务的基础组成部分。“服务民生是我们的责任,提升竞争力是发展路径,推动行业进步是企业担当。因此,东方航空将免费Wi-Fi定位为一项着眼长远的战略投资,而非短期的营收工具。”
此外,东方航空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开放、智能、便捷的“空中生活圈”,让旅客从值机开始就能享受数字化的无缝衔接体验。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空地互联领域的先发优势,有力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。
值得关注的是,尽管在国内民航业较早提出空地互联概念的是中国国航,但在机上Wi-Fi服务的实际推进方面,东方航空目前的成果更加显著。随着东方航空宽体机全舱免费Wi-Fi政策的落地,机上全舱免费Wi-Fi能否成为行业标准配置,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“东方航空之所以能率先在宽体机全面推行免费Wi-Fi服务,一方面得益于近十年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与技术积累,另一方面也依托其庞大的客源基础。”吉祥航空相关人士表示,在国内航班提供免费Wi-Fi不仅是行业发展趋势,也是提升旅客忠诚度的有效途径。预计中国国航与南方航空后续也将逐步推出免费Wi-Fi服务。
不过,据媒体报道,每架飞机的Wi-Fi改装成本约在300万至400万元人民币之间,加上每年30万至50万元的运营费用,其中卫星流量费占据相当比例。为应对成本压力,东方航空通过批量改造超过50架宽体机,有效降低了单位运营成本。
然而,对于规模更大的机队而言,改装、维护与系统更新所需的高昂投入,将成为中国航司推行全舱免费Wi-Fi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。
“目前全舱免费Wi-Fi服务最大的挑战,一是收益能否覆盖流量成本;二是全舱免费后是否会影响网速体验。”林智杰分析认为,特别是窄体机目前尚未安装天线,投入成本巨大,投资回报难度较大。因此,无论是“全舱免费Wi-Fi成为行业标配”,还是“全机队提供免费Wi-Fi服务”,中国民航业都还需要经历较长的探索过程。
责任编辑:陈琰 SN225